时隔70年后,《故事里的中国》续写“永不消逝的电波”

无线杂谈评论9,271

作为一档完全自主原创的节目模式,《故事里的中国》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,从中选取集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,融合影视、戏剧、综艺等艺术手法,以此串联新中国的“影像艺术博物馆”,不仅重现经典,更挖掘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。

 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胡歌、刘涛搭档重现经典

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演绎,而是心怀使命感与敬畏感的“成为”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首期以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拉开帷幕,节目邀请经典角色“李侠”原型人物李白烈士的家人、战友以及1958版电影的主演,讲述他们心中的平凡英雄。由田沁鑫执导,胡歌、刘涛领衔的舞台表演,则以演绎经典的方式向革命先烈致敬,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。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1958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,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我党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电影。主人公李侠的原型,就是曾经用无线电波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架起“空中桥梁”的地下党联络员李白。他长期战斗在我党秘密战线上,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,做出了重大的贡献,也牺牲了宝贵的生命。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黑白电影中的经典画面让人难忘:在敌人即将到来的危机时刻,李侠争分夺秒坚持发完情报。面对敌人的枪口,他镇定地将电报稿吞进肚里,向战友深情告别:“同志们,永别了,我想念你们!”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 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三重艺术形式融合呈现

用真实故事为表演立根、铸魂,传递时代力量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节目不仅演绎经典,更由主持人董卿邀请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登台讲述,深入挖掘经典背后的真实过往,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。她的采访,为演绎环节起到了铺垫情绪和深化主题的作用。文章源自HAM小站-https://bh8sel.com/4399.html

1958年版电影中何兰芬的饰演者袁霞老师,以及李白的孙子李立立先生,在节目带领观众重温岁月往事。今年已经86岁的袁霞回忆道,在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拍摄前的一个月,她基本都和李白烈士的爱人裘慧英在一起,深入了解了这对革命夫妻从相识、相知、相爱再到天涯永隔的过程,感觉就像自己也生活过了一样,“后来拍戏的时候,服装老师给我穿上衣服,我到镜子前一照,我真的相信我就是何兰芬。”

60多年前,袁霞因为走进了裘慧英的内心,所以塑造了时代的经典。今天,她和李立立的讲述又给年轻一代的演员起到了角色“铸魂”的作用。

 

跨越时空告慰烈士的英魂

当年收电报的小姑娘,为李白烈士发了一封“回信”

1948年12月30日凌晨,发给西柏坡的电报,成了李白生命的绝唱。当时,电波的那一头,是刚刚只有十六岁的我军电台报务员苏采青。

《故事里的中国》专门邀请到了当年接收电报的小姑娘苏采青,她现在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。谈起这位从未谋面的战友,苏采青的记忆被拉回到了1948年12月29日-30日的那天夜里,“我多么希望我的对方战友是有惊无险啊,我真想他可以再出现,哪怕呼叫我几声,但是我等了许久,没有任何回音……”

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,苏采青专门去瞻仰了李白故居。当她走上小阁楼,坐在电键前,很想给他发回一封电报,因为今天可以告慰烈士的好消息实在是太多了。

节目现场,全体嘉宾陪着苏采青一起,向烈士发出了一封明码电报:“李白前辈,您期盼的黎明到了”!大家希望这滴滴答答的电波声能够跨越时空,告慰所有英烈之魂。是他们用血肉之躯,铺就了今天的人们幸福生活的起点。正是他们的无所畏惧、视死如归,胜利的光才能更早地到来。

文章转载自央视网

 最后更新:2019-10-15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